敢闯敢试!温州国资的破浪征程与时代答卷

时间:2025-07-18 16:45:04  来源:城望集团  作者:城望集团  已阅:0

当前,温州国资国企以“改革深水区突破者”的姿态,正加速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国资监管体系与产业发展新格局



十八大以来,我国开启了气势如虹、波澜壮阔的全面深化改革新征程,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其中的重要篇章。随着改革的持续深入推进,国有企业焕发出新活力,展现了新气象。


温州高度重视,力推国资国企改革:

2005年,温州以破釜沉舟的胆魄、敢为人先的锐气,在改革的壮阔蓝图上挥毫泼墨,市国资委正式组建成立,开启了一场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战。此后,改革步伐越发稳健而有力:

2010年,十多家国资集团在整合重组中如鲲鹏展翅,重塑产业格局;

2014年,局部深化改革似春风化雨,激发企业创新活力;2020年,市级国有企业重组焕新升级,彰显时代担当。


今天,新一轮改革浪潮奔涌向前,激荡起澎湃动能。每一个关键节点,都凝聚着温州国资国企敢闯敢试的智慧与勇气。

革故鼎新,勇毅者胜。随着改革的持续推进,国有资产监管体制从松散走向严密,织就坚不可摧的制度网络;国有企业运行机制从僵化迈向灵活,迸发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国有经济布局结构从分散趋于优化,构筑起稳固坚实的发展根基。这一系列变革,让温州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如今的国企,已然成为温州经济版图中的中流砥柱,以实干担当书写发展答卷,以无私奉献绘就民生画卷,为温州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立下了不朽功勋,在时代的丰碑上镌刻下属于温州国资国企的壮丽篇章。

01
重塑结构
资产规模激增八倍
温州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锚定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持续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通过多轮改革重塑国资管理新格局。如今,市本级原本百余家低、小、散的国企已整合为9家市属国企,为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改革成效在规模数据上体现得尤为亮眼。截至2025年5月底,市属国企资产总额达4428.5亿元,较2005年实现858.8%的跨越式增长;下辖408家所属企业,吸纳员工超4万人,规模实力显著增强。


在布局优化方面,温州打出系列“组合拳”。强化主业定位,出台市属国企主业管理办法,深入研判行业、产业与市场趋势,重新核定9大市属国企37项一级主业、84项二级主业,推动差异化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提升国企核心竞争力。
在组织架构改革的推进中,温州以“强身健体”为目标,大力推行扁平化管理,构建起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现代企业组织体系,将管理层级严格控制在3级以内。同时,全力清理不良投资、盘活闲置资产,近三年累计盘活低效资产超95.4亿元,办理不动产权证534本,有效提升资产运营效率。
市县协同发展亦是改革亮点。温州持续深化一体化改革,在交通运输、公用服务、市政工程等重点领域,强化市县国企战略合作。特别是公用事业一体化改革成果斐然,通过整合水务、燃气、环保三大板块国有资产,打造全市统筹管理的公用事业经营管理平台,相关经验获国务院国资委肯定并在全国推广。

02

战略跃迁

以产业现代化重构城市发展引擎
历经多轮改革攻坚,温州以构建现代化国企产业体系为核心目标,持续推动国有资本优化布局。通过聚焦核心业务、拓展战略新兴领域,不断增强在产业链关键环节的控制力与引领力,在交通建设、共同富裕、城市攻坚等重大战略任务中勇当先锋,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引擎。
在服务城市发展大局上,温州国企展现强劲实力。近年间,年均完成投资近300亿元,占市本级政府投资比重近70%。这些资金有力支撑了重大交通项目建设、民生工程推进,为温州经济社会发展筑牢根基。
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国企改革成效显著。传统产业通过市场化改革焕发新生机,通过设备更新、技术创新、工艺优化等举措,加速产品迭代升级,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金三益、五味和、老香山等5个品牌荣获“中华老字号”称号,瓯塑等工艺美术产业焕发新活力,助力温州摘得“中国工艺美术之都”美誉。
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蹄疾步稳。温州国企完成数字产业、新能源等8大领域专业化整合,新组建温州数据集团、温州低空公司等12家战略性平台,推动国家商业信用中心相关数据回流,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科技创新投入持续加大,目前市属国企拥有41个研发创新平台,其中省级企业研究院及开发中心6家、博士创新站10个,创新动能澎湃。
资本运营领域同样亮点纷呈。温州构建高能级国资投资基金集聚区,设立温州市私募股权投资协会,规范基金业务管理,发挥产业带动效能。市属国企已设立(参股)8只基金,其中规模200亿元的“温创投”基金完成中基协登记备案,加速落地“投早投小投硬”项目。上市培育工作成果显著,浙江东日作为温州唯一主板上市公司,近期市值跃升、股价涨幅达2倍,成为资本市场焦点。

03

制度筑基

从改制攻坚到合规闭环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浪潮中,温州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战略部署,紧扣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要求,以“两个一以贯之”为根本遵循,全力推动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深度融合,构建起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现代化企业治理体系,为国企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在公司制改制攻坚中,温州取得突破性进展,全面完成国企公司制改制任务。通过法治化手段,清晰界定政府与企业职责边界,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离。同步推进董事会建设改革,着力构建科学决策、高效运行的治理架构,重点实施外部董事“外大于内”制度,通过严格选拔与动态管理,打造出一支专业素养高、决策能力强的外部董事队伍。同时,推动国有企业监事会改革,通过职能整合与监督机制优化,提升监督效能。

党的建设成为国企改革发展的“红色引擎”。温州实现党建工作进市属国企章程全覆盖,创新完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领导体制,明确党组织在企业决策、执行、监督各环节的权责与工作方式。通过制定企业党组织前置研究讨论或集体研究把关重大经营事项清单,精准划分党组织、董事会、经理层等治理主体权责边界,确保党的领导全面融入企业治理各环节,实现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同频共振。

在合规管理领域,温州打出制度建设“组合拳”。出台市属国企合规管理办法,部署开展市属国企合规管理建设三年行动,系统制定“监管事项清单”“授权放权清单”“合规提升清单”三张清单,明确10大类52小项权责事项与18项授权放权内容。坚持立改废释并举,不断完善制度体系,现行有效国资监管规范性文件58件,逐步构建起全流程、闭环式合规管理体系,为国企高质量发展筑牢制度防线。

04

建章立制

国资大脑装上“智慧引擎”
历经多轮系统性改革,温州立足“管资本”核心职能,精准锚定出资人职责定位,以制度建设为根基、以数字赋能为引擎、以风险防控为底线,构建起权责清晰、协同高效的现代化国资监管体系,推动国有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在制度体系建设方面,温州从建章立制、清产核资等基础工作破局,围绕规划投资、财务评价等核心职责,打造了全流程、全链条的监管制度与工作体系。在此基础上,深化改革持续发力,构建起“事前制度规范、事中跟踪监控、事后监督问责”的闭环管理机制,创新出资人审计监督与集团内审监督的双审联动模式,每年对一批二三级企业开展运营管理审计和“回头看”检查,以严格的问题整改与责任追究机制,推动监管效能走在全国前列。
数字化转型是温州国资监管的重要抓手。依托“国资大脑”综合管理平台,通过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监管业务,实现数据实时共享、流程智能管控,为国资监管装上“智慧引擎”,显著提升监管的精准性与时效性。同时,考核激励体系的创新构建同样亮眼,温州持续完善市属国企考核机制,联合三方机构打造新型经营责任制考评体系,推行“一企一策”“一业一策”的精准化、穿透式考核,将考核触角延伸至基层子企业,实现平时、年度、任期考核的有机融合。内部收入分配改革与中长期激励机制的落地,更有效激活了企业内生动力。
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彰显温州国资监管的底线思维。秉持“控风险就是增效益”理念,温州搭建起全域覆盖的国有企业债务风险动态监测预警网络,严格实施资产负债规模与负债率双重约束。通过推进高利率融资置换、强化应收账款催收等降本增效举措,近三年置换高利率融资实现全周期节省利息47.80亿元,清理长期应收债权33.69亿元,切实筑牢风险防线,为国有企业稳健发展保驾护航。
当前,温州国资国企以“改革深水区突破者”的姿态,正加速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国资监管体系与产业发展新格局,努力成为浙江国资国企改革的“重要窗口”样本,作为浙江省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首批扩围试点城市报送国务院国资委。
来源:温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