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投“退平台”倒计时!2027年彻底清零有望

时间:2025-04-27 14:44:04  来源:城望集团  作者:城望集团  已阅:0

行业资讯

自去年11月国家推动“一揽子化债新政”落地实施以来,城投市场就掀起了一轮新的“退平台”浪潮,也带来了自2015年出现城投企业退平台热以来的又一次提速。

其原因是2014年“43号文”首次提出“剥离融资平台公司政府融资职能”,2024年“150号文”发布后,更进一步明确了城投公司“退平台”时限、标准和监管等要求。这使得各地政府特别是城投企业的“退平台”工作,将进一步提速,政府融资平台的“清零”工作也开始进入了倒计时。回顾总结当前的城投企业“退平台”情况,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当前“退平台”进度好于预期,2027年6月实现“退平台”清零有望


从全国范围来看,在2025年3月6日举行的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就表示,到2024年末,与2023年初相比较,约有40%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通过市场退出、市场化转型等方式退出了融资平台的序列。尤其是在12万亿元地方化债“组合拳”推出后,融资平台退出进程显著加快。与此同时,财政部部长蓝佛安也表示,一揽子债务置换政策实施后,使融资平台数量减少了4680家,占全年减少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也就是说,在两年左右的时间内实现了接近50%的平台退出,这为后面2025、2026和2027年上半年两年半完成平台退出清零,创造了良好的胜利条件。


二、在政策和转型双重压力下,城投企业“退平台”被动提速


根据债券市场公开媒体披露的信息显示,2025年1-2月,全国城投企业退出投资平台的数量分别为22家、31家,已声明市场化经营主体数量分别为22家、17家。而各地实际“退出平台”的城投企业数量,将远高于在发行人层面所公开披露的数量。据不完全统计,有14个省份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预算执行情况报告等文件中,提及了融资平台退出工作的进展情况和后续要求等。


427次条配图

资料来源:各省份政府工作报告、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等。


由此可以看出,由于政策目标的明确要求和城投企业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实际需要,当前各地政府基本实现了由“在化债中发展”到“在发展中化债”的根本转变,这对促进地方城投企业退出政府融资平台名单,推进国有企业的市场化转型,极为有利,一个“退平台、促转型”的全面提速、持续加速的全新局面,正在形成。


三、“退平台”呈现差异化现象,信息披露意愿和退出速度不一


从目前的公开数据分析来看,相比于非重点省份对“退平台”工作的内容披露,国家明确的12个债务化解重点省份(除贵州省、云南省和青海省未能收集到)对“退平台”工作的信息披露,意愿更为强烈。主要原因在于,重点省份更希望通过有关信息的披露,向外界传递政府化解债务问题和提升城投企业运行效率的决心和信心,以获得外界特别是金融、投资机构更好的理解和支持。此外,这部分地区“退平台”的进度也相对更快,取得了显著成果。


例如,宁夏、内蒙古、吉林和辽宁的平台退出比例已高达76%、66.5%、56.7%和55.9%,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和今年“两会”期间,所公开宣传的“化债压力减轻”、“融资平台改革转型迈出重要步伐”的阶段性改革成果,也是相吻合的。但是,在非重点省份中,也出现了如新疆融资平台清退进度位居全国前列的情况。目前,虽然新疆政府部门暂未披露有关“退平台”的具体数据,但新疆财政厅厅长郝磊不久前曾公开表示:“力争在2025年底完成所有融资平台清理退出工作”,足以推断新疆地区的政府融资平台公司退出任务,将会提前完成。


此外,随着不同地区城投企业“退平台“工作的陆续开展,以及中央“动态调整债务高风险地区名单,支持打开新的投资空间”等提法,也越来越多地得到社会的关注和地方政府的认同。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在“退平台”“促转型”方面的做法和态度存在差异,为部分城投企业的退出工作带来挑战,进而造成其在路径和策略选择上存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