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丨全国人大财经委:动态调整债务高风险地区名单

时间:2025-03-10 16:42:22  来源:城望集团  作者:城望集团  已阅:0

近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发布关于202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5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审查结果报告,要点摘录如下:

一、2024年预算执行和财政管理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
1.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压力较大,一些地方非税收入占比过高,税收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持续下降;
2.预算统筹能力有待提升,预算、资产、债务管理衔接不够;
3.有些政府投资项目进展缓慢、效益不高,带动社会投资作用有待增强;
4.一些地方财政收支矛盾较大,基层财政运行面临困难;
5.地方政府债务长效监管机制有待建立健全,债务资金使用效益有待提升;
6.违反财经纪律行为仍时有发生,财会监督力度需持续加大。
二、2025年预算草案总体可行
1.赤字率按4%左右安排,全国财政赤字56600亿元。
2.中央财政国债限额418608.35亿元;
3.地方政府一般债务限额180689.22亿元,专项债务限额399185.08亿元。
三、为做好2025年预算执行和财政工作,财政经济委员会建议:
1.实施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
• 各项政策细化安排、靠前实施,增强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 加快预算资金下达拨付,提高支出效率,尽快形成实际支出。
•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注重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
• 加大对科技创新、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
• 统筹用好各类政府投资资金,提高投资效益。
• 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
• 加强财政与货币政策协同,增强政策合力,动态监测财政经济运行和政策实施效果。
2.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
• 突出就业优先导向,确保重点群体就业稳定。
• 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保制度,强化就业困难群体帮扶。
• 落实财政教育投入政策,支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双一流”建设。
• 健全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筹资机制,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推动社保基金保值增值。
• 完善人口发展支持政策体系,建立健全生育补贴、生育保险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 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筑牢基层“三保”底线。
3.进一步加强预算管理。

• 依法依规组织收入,坚决不收“过头税费”,规范非税收入管理。

• 严格预算执行,严禁无预算、超预算拨款,加强暂付性款项管理。

• 加快支出标准体系建设,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强化绩效评价结果运用。

• 完善预算公开制度,加强预算与资产管理的衔接。
4.进一步加强政府债务管理。

• 科学安排和有效使用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两重”项目要更加集中于国家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两新”政策要优化资金投入和补助方式。

• 优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机制,加强部门间协调,指导地方加强专项债券项目决策论证和审核管理。

• 建立健全政府债务形成资产管理机制。

• 完善和落实一揽子化债方案,动态调整债务高风险地区名单。

• 用好置换存量隐性债务政策,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

• 严禁新设各类融资平台,加快推进融资平台改革转型,持续压减融资平台数量。

• 进一步摸清底数,统筹用好各项政策加力解决政府拖欠企业账款问题。

• 做好全口径地方债务监测工作,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

• 做好2025年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政府债务管理情况工作。
5.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 扩大中央部门零基预算改革试点范围,清理规范收支挂钩政策。

• 推进消费税改革,健全直接税体系,研究建立适应新业态的税收制度。

• 规范税收优惠政策,完善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

• 全面落实税收法定原则,推进预算法等立法修法工作,完善财税法律制度体系。
6.严肃财经纪律。

• 落实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要求,严控一般性支出。

• 加强政府采购和新增资产配置管理,规范编制外人员经费预算。

• 健全财会监督体系,加大重点领域监督力度,强化对违反财经纪律行为的问责。

• 加强审计监督,做好审计整改工作,形成监督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