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探索更加符合科技成果转化规律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
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应对复杂多变国际形势、支撑高质量发展,这些都对科技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9月18日下午3时,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科技创新发展成就。
科技部副部长邱勇在会上表示,2020年开始,我国开展职务科技成果赋权试点,共40家单位在三年试点期内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等方式转化科技成果合同金额累计120.9亿元,比试点前三年增长126.5%,带动28个省市近700家单位开展省级赋权试点。2022年开展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试点,带动17个省市开展改革实践,探索更加符合科技成果转化规律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这些试点形成的经验做法,将在更大范围内推广。
01
加快组建国家创投基金
邱勇介绍,“十四五”期间,科技部会同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联合印发了《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形成了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的一套政策“组合拳”,推动科技金融工作实现了“破题”。
一是引导创业投资“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加快组建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预计将带动地方资金、社会资本近1万亿元。加速布局了一批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基金,签约金额突破3800亿元。联合社保基金会、大型银行和地方政府,推动设立科技产业融合基金、科创协同母基金、创投二级市场基金等,规模将超3500亿元,为创业投资“引流”“疏堵”。
二是推动银行信贷更大力度支持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规模增加到了8000亿元,再贷款利率降低至1.5%,支持的范围更大、贷款的利率更低。联动实施“创新积分制”和科技创新专项担保计划,累计向21家银行推荐了超过17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签订贷款合同超2900亿元,企业融资的获得感显著提升。
同时,推动国家开发银行设立3000亿元的“重大科技创新和基础研究专项贷款”,加大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的金融支持。在中央政策的引导下,截至6月底,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达到3.46万亿元,同比增长22.9%,增速比其他各类贷款增速高16%。
邱勇表示,下一步,科技部会继续和金融管理部门、金融机构密切合作,从科技创新的需求侧出发,扎实推动政策落地见效,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
02
进一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科技部部长阴和俊在会上表示,现在距离实现建成科技强国目标只有10年时间了,未来五年是十分关键的攻坚期。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应对复杂多变国际形势、支撑高质量发展,这些都对科技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十五五”时期,我们将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锚定科技强国建设的战略目标,坚持“四个面向”,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营造世界一流的创新环境,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建成科技强国奠定坚实基础。具体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考虑。
一是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围绕国家战略亟需超前谋划布局一批新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加强有组织的基础研究,持续增加高质量的科技供给。
二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进一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建设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平台,带动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
三是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强化科教协同育人和产学研融合用人,在重大科技任务中培养造就一流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构筑人才竞争优势。
四是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协同联动,加快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发挥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策源功能,健全国家科技评价制度,构建有利于充分释放科技创新活力和潜能的创新环境。
五是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继续深入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积极发起和组织实施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
未来五年是极具挑战的五年,也是前景广阔、大有可为的五年,我们将埋头苦干、攻坚克难、奋发进取,全力推进科技强国建设取得决定性进展。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