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速览丨山东省如何实现全省化债“一盘棋”?
当前,防范化解与管控地方债务风险是一项重要任务,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要在发展中化债,在化债中发展,有效防范化解债务风险。作为经济大省及因债务备受关注的山东省,在债务管理和化债措施方面,有何特殊之处?
山东省作为我国经济版图中的重要支点,长期以来以坚实的产业底盘为基、以蓬勃的发展动能为翼,在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持续贡献“山东力量”,筑牢实体经济发展的“压舱石”。依托“经济大省+制造强省”的双重优势,全省以产业链条的“全”、产业集群的“强”、创新活力的“盛”,在区域发展中始终扮演着战略引擎角色。
2018年以前,山东省政府债务杠杆水平始终保持总体平稳可控态势,未出现明显波动,为区域经济稳健运行筑牢了财政基础。自2019年起,随着全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全面推进、战略落地进入关键阶段,新融资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快速涌现,全域债务率开启高速增长模式。那么,作为经济大省及因债务备受关注的山东省,在债务管理和化债措施方面,有何特殊之处?
01 债务管理:实施“三债统管”,强化政策引领
2024年4月23日,山东省政府印发《坚决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化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的山东实践》,为全省全年债务化解工作锚定方向、提供遵循。方案创新提出政府债务、隐性债务、城投债务“三债统管”模式,直接打破传统债务管理中“分门别类、各自为政”的固有藩篱。“三债统管”实现所有债务统一纳入省级管控大平台,对城投进行提级管理,既为精准识别、动态监测债务风险提供决策依据,更为后续科学化解债务、守住财政安全底线奠定制度基础。
从实践来看,山东在“三债统管”框架下,针对新增与存量债务打出“双向管控组合拳”。
一方面,在新增债务管控上,全省着力筑牢“源头防控网”:不仅前置审批关卡、织密监管链条,更建立必要性论证、可行性评估、偿债来源核验等方面的严苛审核机制,从根本上杜绝“盲目举债、无效融资”。例如,针对新规划的基础设施项目,要求项目方出具详尽的收益成本分析报告,若无法提供稳定收益保障依据,则不予批准相应债务额度。
另一方面,面对存量债务化解,全省借助省级债务管控平台的大数据分析模块、智能风险评级系统,对现有债务逐一“解剖麻雀”:按高中低风险分级、短中长分档建立动态管理台账,清晰标注每笔债务的规模、期限、资金用途,为后续制定“展期降息”“资产置换”“项目盘活”等“一债一策”的化解方案提供了数据支撑,推动存量债务风险逐步清零。
自“三债统管”实施以来,山东省、青岛市、济南市及潍坊市多措并举,在争取国家层面政策支持、成立省财金企业联盟及省融资担保集团、再融资专项债券等方面为化解债务风险保驾护航。
02 化债举措:成立“财金联盟”,整合财金资源
为落实全省化债“一盘棋”部署,山东省整合财金资源、联动各级政府,组建财金企业联盟(简称“联盟”)。联盟设互助增信基金助力化债,对缓解低层级、高风险城投流动性压力意义显著。
山东省财金联盟由省财政厅指导、山东省财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财金集团”)主办,采用“1+N+M”组织模式:“1”为山东财金集团,“N”为联盟战略合作伙伴(涵盖省属骨干金融企业、各类金融机构及相关社会团体、研究机构),“M”为市县(区)财金企业,首批成员达160家。作为发起单位,山东财金集团拟设立百亿元规模互助增信基金。
从组织架构看,联盟实现省、市、县三级财金企业全覆盖。这类企业多由属地财政出资,承担区域基建投资、政府引导基金运作、股权债权投资及国有资本运营等财金联动职能,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联盟以机制为纽带联结各级财金企业,打通上下联动通道,为财金资源优化配置铺路。
从债务化解看,联盟聚焦三大核心任务:培育地方优势产业、支持地方重点项目建设、助力地方政府及企业降低流动性风险。其中,互助增信基金对缓解低层级、高风险城投企业流动性压力作用突出,既是山东强化债务风险管控的直接体现,也是山东推进一揽子化债方案的关键实践。
资金来源方面,山东财金集团或省级政府拟承担基金重要出资责任。山东财金集团于2015年成立,是功能型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拥有17家全资及控股直属公司,参股华鲁集团、济南机场等数十家省内重点企业;近年持续获政府资金支持,2024年注册资本从100亿元增加至300亿元。
资金使用上,互助增信基金重点支持市县城投平台及国有企业化解流动性风险。相较于以往增信基金,该基金有一关键创新,即摒弃传统债权拆借模式,采用股权注资方式,直接助力受资企业优化资本结构,进而强化城投公开市场债券的投资者信心。
03 转型发展:“城投”变“产投”,压降平台数量
山东省积极盘活资产、深化国企改革、压降平台数量、推动“城投”转“产投”。
地市层面,各地市锚定化债与转型双目标:淄博市明确盘活各类资产资源,拓宽债务偿还渠道;临沂市聚焦“降本、增效、除险、强信”,通过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推动市属国企战略重组、压减管理层级、精干核心主业,实现“城投变产投”;济南、潍坊、济宁、菏泽等地市均提出要推进融资平台转型。
区县层面,各地围绕城投转型、国企改革主动发力:历城区出台《历城区区属企业主业管理暂行办法》,推动国有资本、资源向主业集中,锚定主业发展方向;奎文区对区属企业实施专业化整合,将一级企业压减至3家,引导资源、资产向优势企业集聚,提升核心竞争力;淄川区通过科学路径将融资平台压减至1家、城投公司压减至3家,加速推进产业化转型,夯实可持续发展根基。
04 融资创新:非标债务突围,工具结构优化
2024年财政化债支持加码,全国用于置换隐性债务的地方债券(特殊再融 资债、特殊专项债券、置换隐债专项债)共发行33,528亿元,主要倾向于城投债存量规模较大的非重点省份,其中山东省发行金额为1,965亿元,排名第四。除积极向上争取化债资金外,山东省实现非标债务突围破局。
11月19日,济南城市建设集团发布:为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债务化解相关文件精神,在市财政局、市国资委的指导和帮助下,在国家开发银行山东省分行的全力支持下,济南城市建设集团所属西城集团公司在国家开发银行山东省分行的支持下成功获得7亿元贷款的批复,专项用于置换集团内融资平台的非标债务。置换后,还款期限从原来短、频、急的紧张状态大幅延长至10年,企业资金周转压力骤减。融资成本更是从原先非标融资的高息泥沼中挣脱出来,以银行贷款低息取而代之,粗略估算每年可节省数百万元利息支出,极大减轻了企业财务负担。
与此同时,济南城市建设集团顺势借力,积极盘活闲置土地、低效房产等存量资产,通过资产证券化、出租出售等多元方式,让“沉睡资产”华丽变身偿债现金流,为全省非标债务化解精心打造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范例模板。
当前,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强化债务管控是地方政府的重要工作任务。从山东省化债实践来看,这一任务绝非简单缩减债务规模,更不能以牺牲发展动能、抑制经济增长为代价,而是需通过优化债务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延长债务期限等精准举措缓释风险。关键在于秉持科学理念、采用合理方式,做到标本兼治。既要以“降低存量债务规模”治标,着力化解当前风险;更要以“促进可持续发展”治本,最终推动经济稳定健康运行。
上一篇:“假国企”为何实行“真骗局”
下一篇:内外承压,山东国企何以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