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国资委密集部署下半年工作!做好十五五规划成主要发力方向

时间:2025-08-13 16:14:10  来源:城望集团  作者:城望集团  已阅:0

在本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收官之际,多地国资委将稳增长、扩投资作为下半年工作重点,同时以编制“十五五”规划为契机布局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近日,多地国资委相继召开2025年上半年工作会议,总结上半年国资国企工作,研究部署下阶段重点任务。在本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收官之际,多地国资委将稳增长、扩投资作为下半年工作重点,同时以编制“十五五”规划为契机,布局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01

多地国企实现“双过半”

上半年,四川、湖北、陕西、山东、江西、黑龙江等多地监管的国有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国有经济运行呈现企稳回升或高位增长态势。


湖北省属企业资产规模、营收、利润等指标增速居全国前列、中部第一;

山东省属企业前5月完成项目投资1015亿元,主要经营指标走在全国前列;

青海省属企业1至5月资产负债率54%,低于全国国有企业11.9个百分点,盈利稳定性突出;

黑龙江省属企业营业收现率达158.8%,现金流管理成效显著;

海南省属企业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44.6%,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长45.76%。


对于下半年的经营工作,稳增长与扩投资成为多地国资委重点部署的工作。

湖北省国资委提出,要千方百计稳增长,坚持季调度、月督办,通过考核引领、扩大有效投资、争取政策支持等方式,确保圆满完成全年经营目标任务。要提质增效挖潜力,统筹内外部资源,注重经营效益、增长潜力和提升价值,抓生产经营关键环节,切实改善经营质效。

山西省国资委提出,要进一步加大经济运行分析的广度、深度,建立健全企业对标对表机制,分企业、分产业、分板块开展对标。同时持续开展成本对标压降,加大内部改革力度,从提升成本、科技、市场竞争力入手,积极采取更强有力的降本增效举措。

眼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国有企业增长的新动能。

今年以来,四川深入实施国企六大优势产业提升行动、省属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行动,省属监管企业在六大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方面分别同比增长55.2%、73%。四川省国资委要求,加快产业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进一步强化主责主业管理,抢抓重大战略机遇,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大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布局,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

本轮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以来,北京市管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营收近1.8万亿元,占全部营收1/3以上。根据北京市国资委的最新部署,下半年要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大科技成果在京落地转化力度,积极培育发展高精尖产业和未来产业,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加大市管企业与各区合作力度。

02

构建未来核心竞争力

今年是本轮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收官之年。来自国务院国资委的统计显示,截至6月底,地方重点任务平均完成率已超过90%。下半年,高质量完成余下的改革任务成为各地国资委的重点任务。

今年以来,山东省国资委修订省属企业公司章程范本,完善省属企业外部董事履职工作指南,开展三项制度改革成效评估,推动省属企业进一步提升公司治理水平。下一步,山东省国资委将继续对照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方案分工,逐项分析研判,加强对省属企业落实情况的督导,查缺补漏、巩固提升,高标准打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收官战。

陕西省国资委提出,全省国资系统要在深化改革、产业发展、强化监管上协同联动,紧盯科技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市场化改革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发力,确保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量”有进度、“质”见成效。

据了解,多地国资委已启动“十五五”规划编制的前期研究工作。国务院国资委在近日举办的地方国资委负责人研讨班上表示,要以编制和实施“十五五”规划为契机,指导推动地方国有企业始终坚持战略导向、长期主义,以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构建未来核心竞争力。

根据国务院国资委的相关部署,下一阶段,地方国有企业要增强科技创新第一动力,突出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运用、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做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产业投融资体系建设大文章,大力培育更多引领产业升级的新兴支柱产业。要加强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统筹推动,着力探索出资人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的有效方式,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允许试错的良好氛围。

03

各地国资委部署下半年工作

山东省

今年以来,山东省属国资国企认真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加压奋进、攻坚克难,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实现新突破,整体经济运行稳中有进、改革创新攻坚突破、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
近日,山东省国资委组织召开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会议,会议要求,
一是扎实推进高质量稳增长,为全省经济发展提供坚强支撑。要深刻认识稳增长既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应当履行的经济责任、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必须要展现“当先锋、作表率”的担当。
二是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深度激发内生活力动力。要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着眼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着力破解制约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难题,促进改革和发展高效联动。
三是全力推进科技创新,聚力提升创新能级。要把科技创新工作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四是持续优化国资布局结构,积极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要以编制“十五五”规划为牵引,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更好发挥战略支撑作用。
五是切实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坚决守牢安全发展底线。要坚持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聚焦重点领域、薄弱环节,提前识别、主动防范、系统应对,牢牢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
六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切实发挥政治保障作用。要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提升党建工作质量,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

湖北省

湖北省省属企业上半年经济运行保持高位增长,资产规模、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等主要指标增速排名全国前列、中部第一,超额完成“双过半”目标任务,交出了一份高质量的“期中答卷”。

近日,湖北省国资委组织召开省属企业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会议指出,要贯彻落实湖北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暨市州党委书记座谈会精神,在上半年打下的坚实基础上,坚定做好下半年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以“七个坚定不移”为引领,奋战三季度、决胜下半年。

要千方百计稳增长,坚持季调度、月督办,通过考核引领、扩大有效投资、争取政策支持等方式,确保圆满完成全年经营目标任务。

要提质增效挖潜力,统筹内外部资源,注重经营效益、增长潜力和提升价值,抓生产经营关键环节,切实改善经营质效。

要聚焦战略促转型,以编制“十五五”规划为契机,找准企业战略发展方向,把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开启增长的“第二曲线”。

要严守底线防风险,加强债务约束、投资和贸易管控,多措并举确保整体风险可防可控。

湖南省

上半年湖南20户省属监管企业预计实现营业收入3289.6亿元,同比增长8.8%;利润总额165.5亿元,同比增长3.7%,完成年度目标计划值的52.8%,成功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 从营业收入来看,20户省属监管企业中,12户营收同比实现正增长,湖南钢铁集团、湖南农业集团、湖南轨道集团、湖南矿产集团、海利集团、湖南医药集团、高新创投、兴湘集团8户直接监管企业增幅10%以上。

• 利润总额方面,10户企业同比实现正增长。其中,湖南高速集团、湖南农业集团、湘能集团、湘电集团、湖南矿产集团、海利集团6户直接监管企业增幅10%以上。

近日,湖南省国资委召开省属监管企业2025年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会,会议指出,要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聚焦目标任务,落实工作举措,高质量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加快落实“6131”年度工作计划,以“六个当好”为目标、以“一个改革”为主线、以“三大行动”为抓手、以“十大工作”为重点,抢抓“两重”“两新”政策机遇,高质量完成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高质量编制“十五五”规划,用心用情做好对口帮扶资兴工作,积极防范各类风险、切实强化安全支撑,持续完善季度综合体检表以及推动二、三级公司对标一流,持续推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为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南篇章贡献国资国企更大力量。

江西省

上半年各企业运行总体呈现“稳中提质、进中蓄势”的良好态势,圆满实现“双过半”。

近日,江西省国资委组织召开出资监管企业2025年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会,会议指出,下一阶段任务仍然艰巨,各企业须全力以赴稳增长、保效益、防风险,确保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是要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全面准确把握宏观经济形势。虽然当前外部环境依然严峻复杂,内部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风险防范化解压力增大,但也要看到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是大势主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不确定性。

二是要锚定目标,铆足干劲,坚决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要坚持稳运行、强调度,层层压实目标责任;要坚持降成本、提效益,切实提升盈利能力;要坚持锻长板、补短板,努力提升核心竞争力。

是要项目引领,创新驱动,加快培“优”强“链”塑造发展新优势。要抓实重大项目,在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中当先锋;要提升产业优势,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中作表率;要加大科研力度,在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中打头阵。

四是要主动担当,未雨绸缪,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要聚焦重点领域,深化专项行动,不越违规经营红线;要强化资金管理,优化债务结构,严守债务风险底线;要压实责任,严守财经纪律,筑牢财会监督防线。

河南省

目前,河南省整体改革任务完成率90.4%,企业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迈出坚实步伐。

• 今年1—6月,省管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429亿元、利润149.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1.3%。

• 从资产规模看,截至6月底,省管企业资产总额5.1万亿元,净资产1.2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6%、7.7%;较2022年底分别增长42.3%、40.4%。资产总额位居中部六省第1位、全国第5位。

• 从经济效益看,省管企业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6642.3亿元、利润295.6亿元,创历史最好水平。

近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据介绍,河南省国资国企重组整合强力推进。

推动河南国际合作集团与自然资源集团整合,打造全省对外开放合作窗口平台;推动中豫港务集团整合省内资源,加快建设国际陆港核心区;组建河南港航集团整合内河航运资源,统筹推进投建运一体化管理。

治理结构日臻完善。各级企业董事会实现应建尽建,董事会工作规则和董事评价制度刚性落地,常态化开展现场述职质询,监管企业全部设立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全面清点企业产权层级、管理层级、法人户数,“一企一策”实施压减。市场化机制逐步健全。实施企业集团总部“六定”改革,从定任期、定薪酬、定机制等6个方面改革激发省管企业活力动力。

监管能力持续提升。首创国资委决策咨询、战略投资、薪酬考核、内审风控四个专业委员会,常态化落实重大投资项目平行论证和后评价制度,建设全省国有产权交易统一平台,国企阳光招采服务平台上线运行。截至6月底,省管企业通过服务平台完成采购项目1405个,交易总额62.61亿元。加快建设智能化穿透式监管平台2.0版,做到“向下看清各级、一级管住一级”,使监管能力更专业,履职方式更规范。

来源:上海证券报、各地方国资委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