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丨城投转型,比把荔枝运到长安更难?

时间:2025-06-26 17:31:08  来源:城望集团  作者:城望集团  已阅:0

图片

长安城里的李善德不会想到,千余年后的城投人正面临着与他相似却更为复杂的困局。当他在岭南密林间计算荔枝转运的时辰与驿站时,当代城投人正在债务红线与市场浪潮间绘制转型发展的路线图。


从岭南到长安的千里路,是鲜荔枝与时间的博弈;从平台到市场的转型路,是城投公司与发展痼疾的较量。这场跨越千年的跋涉揭示着一个真相:城投转型之难,远甚于将荔枝运抵长安——前者是物流难题的单次攻坚,后者则是发展逻辑、政企关系、产业重构的持续战役。

01

时限之困:从荔枝三日保鲜

化债三年大考

荔枝运输的一日色变二日香变三日味变”保鲜之限,恰如城投转型面临的三年内隐债“清零”、两年内“退平台”的双重时限。

(一)政策红线:三年内隐债“清零”

正如李善德需在十一日内完成岭南到长安的千里转运,当代城投转型同样面临政策与市场交织的时间紧箍

国务院2018年明确提出5-10年化债周期,要求2023-2028年隐性债务清零,而150号文可能将时限提前至2027年。自去年12月《国务院关于202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提出“确保实现2028年底前隐性债务清零目标后,各地陆续出台隐性债务清零”相关政策。近日,山东省政府公开《关于推进财政科学管理的意见》,明确持续保持高压监管态势,严格落实一揽子化债方案,确保2028年年底前存量隐性债务“清零”。

隐性债务清零本质是剥离政府融资职能,并非政企关系彻底切割。这一过程中,“政府兜底”预期弱化将引发市场信任重构,而未纳入系统的隐性债务将转为城投经营性债务,需由企业自担风险、自主偿还。这意味着城投需在剥离政府信用背书的同时,构建市场化偿债能力,实现从财政依赖风险自担的机制转换。

这两组时限恰似历史与现实的镜像:前者是驿道上与微生物活动的竞速,后者是经济转型中与债务周期的赛跑两者都以近乎苛刻的时间约束,倒逼主体在资源调度、流程优化与制度创新上实现突破,将看似不可能的任务转化为发展的契机。

(二)发展底线:两年内“退平台”

不同于荔枝运输的单次冲刺,城投面临的时间维度更为复杂。

荔枝转运的计时单位是时辰,每延误一刻便面临味觉质变根据“150号文”,城投退平台的计时单位表面上是2027年6月末,实质是要求城投在两年周期内,完成从政府背书到市场造血的动能转换。

荔枝抵达长安意味着任务终结,而城投退平台只是转型的起点。退出前的平台运作模式中,城投主要依赖财政资金注入与借新还旧的金融循环实现债务滚动;而退出政府融资平台后,城投生存发展的核心逻辑转向市场驱动,需通过产业转型和业务创新构建自我造血能力。这就要求城投短期需满足335指标优化资产结构,长期则要通过战略规划构建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当李善德用双层瓮解决了物理保鲜问题时,城投人却需要破解更深层的体制机制保鲜难题:如何在剥离政府融资职能后,让市场化业务保持新鲜度,避免退平台后陷入业务空转“腐坏危机”

02

资源之困:一骑红尘资产整合困境

一方面,岭南驿卒调配、骏马购买以及官府批文等跨部门资源的调配困局与城投整合区域国有资产的过程惊人相似。

正如李善德既要用官府文书通关,又要用私财打点沿途关卡,城投在整合资源时过度依赖政府划拨资产,可能导致整而不合的表面文章;完全市场化运作,又面临初期资源匮乏的困境。并且在资产整合划转过程中,商铺、矿产、数据资产等优质资源,常涉及财政、国资、自然资源等多部门利益协调。

另一方面,更深层的困境在于资源属性的转换,即从简单的资源整合到具有明确经济价值的资产荔枝可通过盐水浸泡实现短期保鲜,而城投整合的资产需要持续创造价值。强调真转型、真盈利,避免例如“空转、走单等贸易业务”带来的美化现金流假象,这就像李善德不能只关注荔枝送达时的外观,更要确保果肉的口感

城投整合的资产若缺乏市场化运营能力,即便完成账面合并,也只是集而不团、整而不合的空壳。资源整合的关键在于建立资源-运营-收益的市场化、产业化经营链条,而非依赖政府一次性注入。这种从资产划拨价值创造的跨越,恰是城投突破资源困局的核心路径。

03

体制之困:从“官府批文”政企关系重构

李善德的运荔之路,最大的障碍并非自然险阻,而是体制内的层层壁垒映射着城投转型中政企关系重构的深层挑战。

150号文明确要求城投剥离政府融资职能,但这并非简单的“去平台化”,而是在出资与被出资关系的框架下实现市场化运作。这种既脱钩又联结的关系,如同李善德既要用官方文书通关,又要私下协调胡人商队运力,需要在政策红线与市场效率间寻找平衡点。

体制障碍更多体现在思维惯性的突破。多数城投内部“重融资、轻运营”的观念根深蒂固,事实上,突破体制困境需“管理+业务”双轮驱动:一方面通过董事会治理、市场化激励等机制建设固化改革成果另一方面通过布局新兴产业投资、资产运营等市场化业务,逐步构建资本+产业+运营的新发展逻辑。

04

破局之道:从短期保鲜长期造血

《长安的荔枝》的结局,李善德成功将新鲜荔枝从岭南运输至长安。李善德设计采摘-转运-保鲜-接力”荔枝运输方法论,与城望集团在面向“十五五”,城投转型往哪转?如何转?提出的五步穿杨工作法相类似。

两者的破局都需要跨越三重关卡:时间关、资源关、体制关。李善德用精密的时辰计算跨越时间关,用跨部门协作跨越资源关,用体制内创新跨越体制关;城投则需要用十五五规划的战略节奏跨越时间关,用资产整合的系统思维跨越资源关,用政企关系的重构跨越体制关。

但城投转型之难,终究超越了运荔的范畴。荔枝运输的成功是单点任务的完成,而城投转型是生态系统的重构;前者考验的是执行效率,后者考验的是战略韧性。当李善德站在岭南的荔枝树下,思考的是如何让鲜果抵达长安;当城投人站在“十五五”起点,思考的是如何债务化解中筑牢安全底线,于产业转型中培育发展动能。这种从短期保鲜长期造血的跨越,正是两者最本质的区别。

长安的荔枝最终成为盛唐气象的注脚,而城投的转型将决定中国城市发展的未来。当剧中那骑快马穿越高山流水时,扬起的尘埃里藏着千古不易的真理:世上从无易事,唯有破局者生。城投转型这场比运荔枝更难的跋涉,终将在债务化解中筑牢安全底线,于产业转型中培育发展动能,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摘下最鲜美的“荔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