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化转型案例之扬州新国投:多措并举稳步推进市场化、产业化转型
作为扬州市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的核心力量,肩负着未来扬州市生态科技新城(以下简称“生态科技新城”)的建设与运营重任。
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扬州新国投通过整合优质资产,优化自身的资产和业务结构,提升了在区域内的专营实力。同时,公司结合市政府及生态科技新城的发展策略,主动探索多元化的业务版图,充分利用自身资源,通过多渠道融资推动发展,稳步推进市场化和产业化转型。
01/公司基本情况
资本雄厚
扬州新国投成立于2017年10月23日,由扬州新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出资设立,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2020年2月,公司股权划转至扬州市万福城市投资发展有限公司。2023年8月,公司更名为扬州市产城发展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同年11月,公司股权被划拨至扬州市人民政府,授权扬州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理管理委员会履行出资人职责,随后扬州市人民政府注资成为公司的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并最终改名为扬州新城国有资产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公司注册资本为55.00亿元,实收资本为47.00亿元。随着易盛德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易盛德”)及扬州金湾岛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湾岛发展”)等公司股权的划入,扬州新国投进一步扩大了资产规模并拓展了业务范围。历经多年的发展,扬州新国投逐渐成长为扬州市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主体。截至2023年底,扬州新国投的总资产达到了401.96亿元,货币资金为10.65亿元,净资产保持在152.25亿元,负债合计为249.71亿元,资产负债率为62.12%,实现净利润1.22亿元,营业收入达到14.31亿元,营业利润为1.71亿元。截至2024年9月初,扬州新国投共有4家一级子公司。
根据东方金城在2024年12月31日发布的主体评级报告,扬州新国投评级为AA+。扬州新国投经营向好,拥有较强的竞争力。
地理位置优越
(一)扬州市简介
扬州市经济实力强劲,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协调发展。根据《扬州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扬州市202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为7423.2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6.0%。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347.57亿元,同比增长6.8%。税收收入为277亿元,同比增长16.3%,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79.7%。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为城市建设和公共服务提供了坚实保障。同时,扬州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出台人才政策,成功吸引了大量投资者和高素质人才,为经济的繁荣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新力。
(二)扬州市生态科技新城简介
生态科技新城成立于2013年11月,坐落于扬州城市新中心的江广融合地带。其下辖杭集镇和泰安镇,共涵盖21个行政村和2个居委会,拥有常住人口约为9.9万人。
这片区域的边界自北向南由凤凰岛延伸至夹江,西起廖家沟,东至高水河与芒稻河沿岸,总面积约为81平方千米。生态科技新城交通便利,展现出强大的招商引资能力和人口集聚效应。启扬高速和沪陕高速分别从南北两端贯穿而过,宁启铁路与连淮扬镇铁路在区内交错成“十”字形,距离扬州泰州国际机场也仅23千米,扬州地铁1号线、4号线穿城而过,为新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交通支持。
这里不仅是扬州最宜居的核心区域,更被扬州市委、市政府定位为生态、交通、科创以及新城市的四大中心。扬州新国投依托生态科技新城,承接了区域内较多工程建设业务,如“扬州软件园”“扬州印象馆”“航空谷项目”等重要的建设任务,并持续获得政府补贴,有着较为良好的发展前景。
业务宽泛
扬州新国投是扬州市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主体,主要从事生态科技新城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开发整理、片区内产业园及景区的开发和运营业务、房地产开发等业务。
其主营业务收入主要包括工程建设收入、房地产销售业务、租赁收入、门票收入、物业管理收入、餐饮收入及客房收入等,其中基础设施代建业务为扬州新国投主营业务收入的主要来源,2023年基础设施代建业务收入占比为66.53%,较2022年占比有所上升,主要系2023年房地产销售业务收入下降所致。房地产销售业务收入为扬州新国投主营业务收入的重要补充,2023年房产销售收入占比为24.09%,较2022年占比有所下降。2023年其他主营业务收入占比为9.37%,较2022年占比上升,主要系其他主营业务收入增加所致。
业务分析
1、基础设施代建业务
扬州新国投在生态科技新城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开发整理等业务,主要由一级子公司易盛德及二级子公司扬州东升城镇建设有限公司负责,业务模式主要为委托代建。
易盛德承担了生态科技新城范围内的土地征用拆迁、场地平整、道路铺设、水环境整治、绿化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业务,并就每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与新城管委会、扬州恒盛城镇建设有限公司及扬州杭集城建投资有限公司等相关单位签订了项目委托管理协议,约定委托方在项目建设期间或完成后按比例逐年支付项目工程款项、管理服务费和财务费用。
截至目前,公司已完工项目包括“启扬高速公路双沟互通连接线工程”“棚户区改造三、四期工程”“扬州市火车站北部核心西区城镇资源综合整理项目”等;在建项目包括“核心南部片区改造工程”“高铁枢纽站东片区土地整理项目”等。
2、房产销售业务
扬州新国投房地产开发业务由子公司扬州新盛置业有限公司、扬州杭盛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江苏易发城市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和扬州软件园有限公司负责。上述公司通过购买取得土地并与总承包单位签订项目建造合同,由总承包单位负责商品房的开发建设。
3、市场化业务
市场化业务收入包括租赁收入、门票收入、物业管理收入、餐饮收入及客房收入等,虽然2023年市场化业务收入占比仅为9.37%,但也对营业收入形成了一定的补充。
其中,租赁业务主要是由易盛德及其子公司负责,通过将商业用房和厂房出租取得业务收入;物业管理业务主要由子公司扬州西景城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负责;酒店及餐饮业务主要由子公司扬州好地方酒店管理有限公司负责;旅游运营业务主要由下属子公司金湾岛发展负责,运营区域为生态科技新城中的凤凰岛旅游度假区。
其中,能源业务与物业管理业务是子公司易盛德在2020年新开辟的业务领域,近年来这两项业务的收入均有所增长;租赁业务、餐饮业务、客房业务以及服务费等业务是易盛德在2022年新引入并开发的业务板块,于2023年度首次实现了收入。尽管目前这些业务的规模尚小,但随着未来业务的持续发展与拓展,其收入金额将逐步增加,有望成为扬州新国投产业化转型进程中的中坚力量。
营收稳步增长
(一)主要财务指标
根据2023年审计报告以及2021~2022年模拟报表,在资产方面,近年来扬州新国投业务规模不断扩大,资产规模迅速增加,总资产从2021年的318.57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401.96亿元,存货、长期股权投资、在建工程以及投资性房地产均呈现稳步增长趋势。
在盈利方面,尽管面临市场波动和竞争压力,扬州新国投依然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盈利能力。公司的营业收入整体保持稳定增长,净利润波动较小,并在2021年达到了一个高峰,这充分证明了公司在成本控制、市场拓展和产品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成功。
从现金流量角度看,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已经由负转正,并持续增长。然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持续为负,且数额较大,表明公司在投资方面有较大支出。综上所述,扬州新国投在财务管理、业务发展以及盈利能力等方面均表现出色,展现出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发展潜力。
(二)政府支持
扬州新国投作为扬州市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主体,其核心业务涵盖生态科技新城的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开发整理、片区内产业园及景区的开发和运营业务、房地产开发等。
其业务具有一定垄断性,得到了当地政府及管委会的大力支持。扬州新国投政府的补助主要来自于易盛德的政府补贴。2021年,易盛德获得政府补助5538.68万元,均为与企业日常活动相关的政府补助。
2022年,由于新冠疫情,政府加大了对易盛德的补助,补助金额达到了125884.67万元。在2023年,随着企业经营状况日趋向好,扬州市政府适当降低了对于易盛德公司的补贴,从而导致扬州新国投收到的政府补贴降低。但整体来看,扬州市政府依旧给予了扬州新国投较大力度的支持。
融资安全运行
截至2024年9月初,扬州新国投尚在存续期的债券均为子公司易盛德所发行的债券,共计发行90.40亿元,累计偿还38.96亿元,存续债券规模为51.44亿元。公司及下属子公司已发行的债券及债务融资工具均按时还本付息,无违约情况发生。
02/转型发展分析
在扬州市政府及扬州生态科技新城管委会的引领下,扬州新国投正积极响应深化国企改革与业务转型升级的号召,将自身发展深度融入新城战略规划中。
扬州新国投将紧密结合生态科技新城的独特优势,明确产业定位,以产业化经济为特色,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为公司自身的转型升级与生态科技新城的长远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快速整合区域内的优质资源,成为产业与金融深度融合的政府投融资平台。
贴合时代的转型路径
(一)推动资产整合,打造核心平台
扬州新国投依托市政府政策支持,迅速整合区域资源,获取扬州易盛德68.3817%及金湾岛投资等公司股权,旨在转型为扬州城建运营领域的核心力量及产融结合的综合性投融资平台。
在这一过程中,扬州新国投不仅显著增强了自身的资产规模,更通过房地产销售、园区运营、旅游开发等多元化经营领域的拓展,展现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与强大的市场潜力。
资产整合的深化,不仅让扬州新国投拥有了更为坚实的财务基础,也为其实现资源、技术与人才的优化配置与协同发展铺平了道路。
这种全方位的协同作用,极大地促进了公司自主经营能力的提升,使其在市场化运作中更加游刃有余,能够更灵活地应对市场变化,把握发展机遇。
(二)聚焦主营业务,做好城市功能配套
经过整合,扬州新国投确立了其在扬州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核心地位,专注于“产业兴城、产城融合”的发展方向,将新城市开发与新产业投资作为主导发展方向。
目前,公司的主营业务涵盖生态科技新城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土地的综合开发与整治、区域内产业园及旅游景区的开发与运营管理,以及房地产开发等领域。

扬州新国投紧密聚焦于建筑工程主业,相关业务均由子公司易盛德及其下属子公司开展,承担了生态科技新城范围内的土地征用拆迁、场地平整、道路铺设、水环境整治、绿化工程、棚户区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业务。扬州新国投坚决保障项目进度与项目质量,配合好扬州市政府规划的重点项目。保证基本盘不动摇,做好本职工作,推动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
与此同时,扬州新国投也规划并主导了一系列经营性项目的筹建,包括杭集镇科技孵化中心、七里甸社区产业中心、扬州软件园一期、人才公寓以及航空谷等,待项目建成后,将通过对外租售的方式实现经营收益。在追求新增长点的道路上,扬州新国投结合自身业务发展,积极开发生态建设类业务,拓宽对文旅资源的运营能力,并大力推进中国大运河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展示示范区项目。
(三)产业化转型,多元全面发展
1、协同航空产业等科创产业发展
在推动生态新城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进程中,“165”战略与“2+2+N”科创产业集群的构建成为了关键驱动力。
这些战略充分体现出了生态科技新城对于科创产业发展的重视,作为战略的重要实践者,华东航空谷的建设正逐步成为区域发展的新亮点,其不仅承载着航空科技研发的重任,还致力于完善相关的商业配套,为航空科技扬州实验室的顺利落地提供有力支撑。
在此过程中,扬州新国投的子公司易盛德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航空谷的建设规划中涵盖了建筑科创实验中心、产品展示中心、科创研发中心、产业学研中心及其相关配套的创新基地用房和人才公寓,同时还包括配套的内部道路、绿化和停车场设施等。
项目建成后,收益来源将形成多元化格局,包括办公场所、人才公寓及商业区域的出租与出售收入,项目运营期间的酒店收入,物业管理收入,以及广告牌位的租金收入等。
同时,扬州新国投的子公司易盛德还积极寻求与中航研究院研究生院、大疆无人机、纵横集团等业界领先机构的合作,通过参与航空航天产业基金投资,共同探索航空产业与智能科技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并以此实现投资收入。
公司也有意以此为契机,尝试申报创新性品种债券,实现融资路径的拓展,并探索股权投资类业务,通过股权方式实现与高成长企业、高科技企业联结,推动区域外优质企业落户扬州。
2、进一步推进房产开发建设
扬州新国投子公司易盛德在房地产领域深耕多年,地产板块跟随市场动态,紧跟行业趋势,以市场需求为引领,勇于探索个性化产业路径,力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中求进。
在项目开发上,易盛德精准定位,聚焦中部片区这一潜力区域,致力于构建多元化、高品质的居住生态。公司推出了一系列住房产品,包括保障性住房、高品质住房、人才公寓等康居优居产品,不仅满足了不同人群的居住需求,更引领了区域居住品质的升级。
在销售策略上,易盛德灵活运用“以旧换新”政策,鼓励居民改善居住环境,促进房产市场的良性循环。易盛德积极探索租售结合的新模式,为购房者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选择,有效激发了房产消费市场的活力。
这一系列“组合拳”的精准出击,实现了品牌质量与市场份额的双重提升。2024年7月23日,扬州新国投一级子公司扬州焕新居置业有限公司注册成立,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主营业务为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住房租赁、非居住房地产租赁等。随着焕新置业投入运营、扩大业务规模,扬州新国投房地产业务收入还将进一步提升。
3、推动新城运营招商
公司负责生态科技新城内的产业园区开发与运营,具体业务主要由易盛德及其子公司杭盛投资、扬州软件园有限公司、扬州航空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负责,业务模式为自建自营,公司自筹资金建设或外购园区资产,建设完成或购入后通过租售或运营获取收益。
近年来,公司园区开发项目逐步完工,并开始产生收入,将园区资产租赁收入计入其他业务收入。
具体措施如下:
一是深入实施存量资产活化策略。易盛德等子公司在生态科技新城招商运营中,持续且深入地探索存量资产的有效利用途径。公司采取“活化+引资”的创新模式,不仅通过合作经营、引入战略投资者等多元化方式积极招商引资,还注重在提升资产管理效能、利用效率和运营效益的同时,为航空、数字经济等前沿产业项目的落地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这一策略的实施,有望实现资产活化、经营激活和产业聚合的综合效应,为生态科技新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是全面深化市场化运营机制。易盛德等子公司在招商运营过程中,积极对照省、市级国有企业的先进标准,全面推进市场化经营机制改革。公司对每个投资项目、经营活动都坚持以市场化主体的身份参与竞争,坚持独立运营、独立核算的原则寻求合作,力求在这一过程中激发企业的内生动力和经营活力。同时,公司还注重不断提升招商营销、运营管理等专业层面的能力,通过业务模式的创新突破和持续优化,实现自有商业地块运营收入的稳步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4、进一步拓展旅游业务
公司旅游运营业务主要由下属子公司金湾岛发展负责,运营区域为生态科技新城中的凤凰岛旅游度假区。“绿凤凰”变“金凤凰”,“生态路”开出“金银岛”。在做好景区生态保护的同时,景区运营也为扬州新国投带来了一定的收入。
2014年,凤凰岛旅游度假区被认定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2015年荣获“省级旅游度假区”称号。2017年,该度假区顺利通过了试点验收,并正式被认证为“国家湿地公园”。2022年底,经过设区市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的初步评估与推荐,以及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按照既定程序进行的综合评定,扬州市凤凰岛生态旅游区被拟定为国家A AAA级旅游景区。在环境质量方面,该景区的空气与地表水质量均达到了国家I类或一级标准。

此外,根据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发布的2023年度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工作评议结果,凤凰岛生态旅游区荣获“优秀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的称号。凤凰岛生态旅游区将继续优化旅游交通设施,强化旅游综合管理,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形成一个集科普、研学、展示、教育、休闲等项目为一体的综合型景区,努力争创国家AAAAA级景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以增加运营收益。
5、股权投资业务
2024年7月,扬州新金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金公司”)被划入扬州新国投。新金公司成立于2018年9月29日,注册资本8800万人民币,主要从事股权投资业务。随着新金公司股权投资业务的进一步发展,扬州新国投有望进一步拓展业务范围,提升产业类市场化收入占比。
(四)内部管理制度的建立与优化
扬州新国投作为新搭建的平台,内部管理制度相对较为薄弱,未来应持续加强企业管理,并不断完善其体制机制。
目前,公司内设党建行政部、财务金融部、监察审计部、运营招商部、工程管理部和工程建设部等6个部门,并对各部门的职责进行了明确。在制度建设方面,扬州新国投制定了《财务管理制度》、《担保管理办法》《工程招投标实施细则》等,对下属子公司在财务、工程、担保等方面进行了规定。
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管均已任命到位。此外,公司还积极吸纳人才,持续扩充人才储备,致力于提升员工的专业技能与业务水平,进而提高公司的业务效率、资产管理及企业管理水平,并增强其市场化竞争实力。为此,公司制定了市场化的薪酬管理制度与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以进一步提高了对人才的吸引力。
(五)降低信用风险,多元化融资渠道
扬州新国投于2023年12月6日获得东方新城AA+的主体评级,公司将围绕AA+评级积极开拓多元化的融资渠道,运用多种融资工具,不断丰富其融资方式。
目前,公司采取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相结合的策略,主要以发行债券和银行融资为关键手段。迄今为止,子公司易盛德已发行了企业债、公司债、中期票据、超短期融资券、定向融资工具等一系列债券市场产品,以补充平台资金的需求。
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也有效降低了公司的融资成本,使其减少依赖政府信用进行融资,致力于提升自身的信用水平,追求实现市场化融资的转型。2020~2022年,子公司易盛德发行了10亿元绿色品种私募债与10亿元普通品种私募债,均为新增债务。2023年,易盛德发行了多期公司债券,用于偿还到期的公司债券本金。2024年,易盛德还发行了中期票据,用于偿还到期协会产品。
以上举措不仅改善了公司的负债结构,有效地缓解了债务压力,还充分显示出了易盛德在债券融资上的创新能力。
目前监管趋于严格的态势,借新还旧成为了债券融资的主流,但是扬州新国投也通过与监管机构、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等深入交流,积极尝试申报创新性品种债券。
在合适的政策窗口上,以符合国家号召的方式,与当地特色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融资。未来,扬州新国投拟尝试申报创新性品种债券,进一步多元化融资渠道。
此外,扬州新国投及其子公司资信情况良好,与各大银行等金融机构一直保持长期合作伙伴关系,获得较高的授信额度,间接债务融资能力较强。
转型过程中的痛难点
(一)未来较大的资本支出压力
公司主要在建项目有生态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航空谷、杭集镇科技孵化中心二期、扬州软件园一期、人才公寓等,计划总投资96.47亿元。拟建园区开发项目为滨河商业街,计划总投资5.00亿元。整体来看,公司在建及拟建园区开发项目投资规模较大,面临较大的资本支出压力。
(二)对外担保规模较大
截至2023年末扬州新国投对外担保余额为80.79亿元,担保金额较大且担保集中度较高,同时,扬州新国投与被担保人存在互保,未来若出现被担保人经营不善、融资渠道受阻等情况,扬州新国投将可能产生代偿风险。
转型效果分析
扬州新国投转型发展效果较为明显,信用评级得到提升,收入也实现了多元化发展。然而,转型之路仍任重而道远,公司盈利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产业类收入仍然不足,需要继续努力。
(一)信用评级提升
扬州新国投在2023年12月6日获得了主体AA+的评级,其子公司易盛德在2018~2024年持续获得AA评级。
扬州市政府通过资产整合与股权划转,使得平台公司评级得到了进一步提升。AA+的评级也充分彰显了扬州新国投在信用、财务、管理、市场前景等多个方面表现优异,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这一评级为公司带来了融资便利、市场竞争力提升、品牌形象塑造、合作机会增多以及风险管理优化等多重优势,进一步巩固提升了其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
(二)收入多元化
发展随着房地产销售、园区运营、旅游等业务的发展,扬州新国投成为了一家收入结构多元的综合性企业。
根据扬州新国投2023年审计报告以及2021~2022年度模拟报表,2021~2023年工程建设收入占比分别为59.74%、56.21%和66.53%,房地产销售占比分别为38.58%、37.51%和24.09%,业务占比分别为1.68%、6.29%和9.37%。其市场化业务近三年成长迅速,收入由2021年的2,466.03万元上升至2023年的13,135.63万元。
虽然扬州新国投依然是以工程建设收入作为核心,但是也形成了以房产销售收入为代表的产业类、市场化的收入。
扬州新国投的租赁收入、物业管理收入、门票收入、特约服务收入、能源收入、餐饮收入、客房收入、服务费收入、水稻等收入、会展收入以及其他收入虽然占比不高,但成长迅速,可以看出扬州新国投在产业化转型上不懈努力与尝试。
杭集镇科技孵化中心、七里甸社区产业中心、扬州软件园一期、人才公寓以及航空谷等项目建成后,子公司将通过对外租售的方式实现经营收益。扬州新国投还计划在航空谷项目中,积极参与航空等高新技术股权或者基金投资,并从中获取投资收益。
此外,子公司金湾岛发展还将结合当地的旅游资源,积极探索北部地区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的开发,配合政府安排进一步打造凤凰岛旅游度假区,争创国家5A级景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并从中获取运营收益。
2024年7月,新金公司被划入扬州新国投。新金公司主要从事股权投资业务,外股权投资认缴出资额超10亿元。随着新金公司股权投资业务的进一步发展,扬州新国投有望进一步拓展业务范围,提升产业类收入占比。
03/转型经验
契合区域发展政策
促进业务多元化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作为自主经营的企业,其应当基于当地城市发展战略,积极拓展业务,并加速市场化进程,以实现平台与城市的共同繁荣。
在转型过程中,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可以借鉴扬州新国投以及易盛德公司的经验。地方平台应结合自身地域特点,发展具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并充分利用政府政策带来的红利。
在明确自身定位的基础上,平台需要积极落实相关政策文件,拓展多元化业务,以增加公司收入来源。
截至目前,除传统城投收入外,扬州新国投还拥有租赁收入、物业管理收入、门票收入、特约服务收入、能源收入、餐饮收入、客房收入、服务费收入、水稻等收入、会展收入等多元化收入。
在未来还会通过股权投资、基金投资等方式投资更多科创企业,并获取收益。扬州新国投增强自我发展和偿债能力,从而真正转变为能够自主发展的市场主体。
(一)做好城投主业,承担社会责任
投融资平台作为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的重要主体,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其项目包括社区建设等公益性较强的业务。
为了顺利转型,平台可以大力推进景区、产业园区、机场、港口、高速公路、水电公共设施等经营性较强的业务开发,并积极开拓市场化业务。为了与国家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相契合,投融资平台应将教育、医疗、清洁能源开发、生态环保等设施建设纳入其业务范围。
(二)从“城市开发投资建设商”向“城市综合运营商”转型
地方投融资平台需要结合当地城市发展状况和需求,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政策红利和平台资源,向城市运营、资产管理等市场化业务方向转型。
例如在区域内,扬州新国投下属子公司易盛德规划并主导了一系列经营性项目的筹建,包括杭集镇科技孵化中心、七里甸社区产业中心、扬州软件园一期、人才公寓以及航空谷等。
这些项目均由公司作为建设主体进行资金筹措与建设实施,待项目建成后,公司通过对外租售的方式实现经营收益。
在未来,地方投融资平台可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发展城市或者项目建设-运营模式,实现从“城市开发投资建设商”向“城市综合运营商”的转型。
(三)科技落地,推动股权与基金投资
扬州新国投及其子公司易盛德全力参与扬州航空实验室建设,旨在构建航空科技研发、创新及成果转化的综合平台,提升区域乃至全国的航空科技实力,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
同时,公司参与航空谷规划,拓展收益渠道,如出租办公、人才公寓及商业区,并获得酒店、物业管理和广告等收入。
此外,公司还积极与业界顶尖机构合作,投资航空航天产业基金,获取投资回报。2024年,新金公司被划入扬州新国投。新金公司投资了扬州市生态科技新城万福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扬州天使科创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多只基金,认缴出资额超过10亿元,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地方投融资平台可以结合当地产业与科技发展情况,遵从国家政策导向,积极探寻科技创新产业的发展,并结合原有城投建设经验上的优势,实现建设、运营以及股权、基金投资上的多重收入。
(四)拓展旅游收入,打造标志性景区
地方投融资平台可以根据本地旅游资源充分挖掘潜在的旅游收入。
扬州新国投下属子公司金湾岛发展可以作为一个优秀案例来参考,其运营区域为生态科技新城中的凤凰岛旅游度假区。
从AAA景区到AAAA景区,到现在争取成为AAAAA景区,凤凰岛旅游度假区与金湾岛发展一步一个脚印,正在打造出扬州生态科技新城一个标志性景区,旅游收入也逐渐提升。
地方投融资平台可以积极挖掘潜在的景点,投资并开发运营,最终获得相应的旅游收入。
创新融资模式
汇集优质资源
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扬州新国投通过划入大量优质资源和快速注入资本金,成为生态科技新城内具有垄断地位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主体。
这一优质资源的整合显著提升了公司的区域专营能力和综合实力,提升了公司主体评级,进而也增强了公司自身的信用和融资能力。地方政府应积极发挥主导作用,致力于打造优质的平台公司,并提升其信用水平。
通过资产划转、并购重组、资产置换等手段,为平台公司提供重要且优质的资源,从而打造出具有区域专营性的综合性平台公司,进一步增强平台公司的资产规模和业务能力。构建大平台有助于提升平台公司的信用,增强其融资能力,降低财务成本,并获得更有力的项目资金支持。
投融资平台普遍面临资产质量不高、盈利能力较弱、融资渠道狭窄的问题,通常主要依赖银行贷款。在投融资平台剥离政府信用的背景下,其融资渠道进一步受限。为了实现转型,平台公司必须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充分运用创新型的资本市场融资工具,通过市场化融资来控制财务风险并优化债务结构。
具体措施包括:首先,利用债券融资工具进行融资,如企业债、公司债、中期票据、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等。同时,利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吸引更多社会资金投入平台的优质项目;其次,大力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其投资领域广泛,有助于推进城投公司业务多元化布局,并分散投资风险,实现产业与金融的结合;最后,通过资产证券化融资,盘活高速公路、水、电等基础资产,实现前期投资资金的回流。
鉴于当前监管环境日益趋严,采用发行新债券偿还到期债券已成为债券融资的主要方式。地方投融资平台需加强与监管机构及证券公司的深度沟通,主动探索并实践新型融资工具。在合适的政策窗口上,以符合国家号召的方式,与当地特色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融资。
完善内部治理架构
推行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
扬州新国投通过建立科学高效的现代化企业制度,优化企业管理并完善体制机制。对于投融资平台而言,要转型为市场化经营主体,关键在于去行政化管理,从行政化公司转变为以经营性业务为主、拥有科学合理内部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公司。
为实现这一转型,首先需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架构。公司应科学设立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等组织结构,并确保在人员管理上,高管人员不由政府官员兼任,从而打破与地方政府的依赖关系;其次,应建立健全公司人员的绩效考核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再次,要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对于城投公司的经营方针、投资计划等重大决议,必须经股东大会批准后方可实施;最后,要健全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定期向社会公众公开资产负债、经营业绩等财务信息,以强化政府部门、金融机构、投资者等的监督管理,从而实现城投公司的稳定健康运营。
紧跟时代,谱写华章
作为生态科技新城内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及房地产开发主体,公司将继续着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等业务,以中部核心区域为重点开发区域,同步做大做强北部生态旅游片区和南部产业园区,同时也积极发展市场化业务,向转型发展迈进。
公司聚焦于从“城市开发投资建设商”向“城市综合运营商”的转型路径,重要目的是实现“重建设”向“重运营”的深刻转变,构建“会投资、善运作、增资产”的国企发展新格局。
转型之路上,公司将进一步推动高新技术及创新产业的落地实施,拓宽收入来源渠道,深化产业领域内的收益结构,提升综合竞争力。与此同时,公司高度重视体制与机制的革新及优化工作,强化市场导向与专业化原则,并对财务管理体系与监管模式进行优化调整,为转型提供坚实支撑。
在扬州市政府的带领下,公司正在加速整合资源,落实深化改革,优化企业结构,争取成为产业与金融深度融合的投融资平台;在生态科技新城管委会引领下,公司积极响应国企改革与业务转型升级,公司发展与生态科技新城的战略规划深度融合。整体来看,公司的转型发展与当地政府的支持是密不可分的。
在未来,扬州新国投将持续推动转型发展,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以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为扬州市及扬州生态科技新城的建设和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